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2篇
  免费   551篇
  国内免费   109篇
财政金融   208篇
工业经济   108篇
计划管理   1771篇
经济学   1556篇
综合类   906篇
运输经济   86篇
旅游经济   123篇
贸易经济   482篇
农业经济   754篇
经济概况   89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578篇
  2011年   657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461篇
  2008年   553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随着城市间创新联系的持续增强,城市创新网络的优化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日益凸现。部分研究考察了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城市创新网络特征的影响,但鲜有文献关注城市的网络节点特征对其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尤其缺乏相应的经验分析。本文认为,在城市创新网络中各个城市即网络中的节点,创新资源和活动在节点的聚集产生规模效应,创新资源和活动在节点间流动则带来溢出效应,两者都有利于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因此,反映节点在网络联系中重要性的节点枢纽性和反映网络中不同节点聚集成团程度的节点聚集度提高,均有利于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节点枢纽性的提高对城市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因而可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的路径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升;节点聚集度的提高为城市金融发展带来更多的需求和机会,因而可以通过增加创新投融资规模的路径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升。在城市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城市间的创新联系较便利,节点枢纽性提高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较大;而在城市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创新聚集的效率相对较高,节点聚集度提高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较大。以2010—2018年中国279个城市为样本,通过引力模型构建城市创新网络,进而测度节点枢纽性和节点聚集度,分析发现:节点枢纽性和节点聚集度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在节点枢纽性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城市金融机构存款水平在节点聚集度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中具有显著的遮掩效应;节点枢纽性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依次减弱,而节点聚集度的促进效应依次增强。相比已有文献,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一是从网络节点特征角度拓展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二是从影响路径和区域异质性层面深化网络节点特征影响创新效率的机制研究,三是为通过改善网络节点特征促进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提供经验证据。本文揭示了城市创新网络进化(节点枢纽性与节点聚集度提高)对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路径和区域异质性,有利于在新发展阶段通过优化城市网络发展格局进一步促进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2.
利用PDE模型,以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预测的基础数据和相关参数设计的主要依据,对北京市2000-2030年人口变化的规模、年龄结构进行了预测;结合人口迁移和教育发展,预测了北京市人力资本的变化。比较了在不同生育率和迁移方案下,北京市人口增长、老龄化和人力资本的变化,根据预测结果对北京市人口和城市规划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3.
基于社区治理的人口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治理的视角对人口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在讨论人口社区治理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口社区治理主体和治理结构,提出了构建我国人口社区治理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6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柏芳 《北方经贸》2007,(6):144-145
回归分析证明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导致整个消费水平越来越低,增加城市居民的收入不能提高我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收入较高,相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边际消费倾向要低于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如果能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则会提高全国的消费总量及转变农村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65.
黑龙江省城镇化质量低,城镇居民收入不高,大部分城市缺乏经济发展的活力,一些资源型城市发展后劲不足。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农业发展基础较好,农民收入较高,城乡关系正处在"效率优先"向"效率-公平兼顾"的转变阶段。效率在黑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是重点,双轮驱动,上下结合,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综合带动能力;另一方面发挥农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6.
生态足迹与区域生态适度人口——以西部12省市为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一个区域生态适度人口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西部12省、直辖市、自治区生态适度人口进行了估算.中国目前已经出现过度人口和生态赤字,但在较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低消费的条件下,西部地区具有相对较小的人地矛盾,生态赤字较小,目前的人口规模基本可认为是合理的.随着西部开发的进程,西部省区正在并将持续面临严重的生态压力.  相似文献   
67.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现状及其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 ,分析了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特征及其在过去 70年中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 :中国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大 ,人口分布的总格局是东密西疏。 70多年来 ,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向西倾斜 ,全国人口分布的重心也向西北方向移动 ,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 ,人口地区分布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集中程度在降低 ,人口的分布趋于“均匀化”  相似文献   
68.
中国人口、人力资本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状态人口预测模型,以2000年人口普查为基础数据,在对数据进行评估和修订的基础上,综合相关研究成果对未来生育水平、死亡水平、人口迁移和教育转换等参数进行估计,预测了2000年到2030年人口规模的变化,对未来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别是老龄化和未来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人力资本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对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预测结果对我国编制人口规划、制定应对老龄化、提高人力资本和合理利用劳动力的有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从分析凯恩斯的“长期停滞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入手 ,说明人口增长趋势趋缓不是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 ,我国有效需求的根本性原因在于生活水平较低 ,从长期角度看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提高人口质量将起到稳定低生育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70.
基于普查数据的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 2 0 0 0年人口普查数据 ,对中国劳动适龄人口的基本态势作了分析和概括 ,主要涉及劳动适龄人口的数量、增长率、自然结构、受教育程度以及劳动适龄人口分布与投资分布相互匹配的关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庞大 ,增长迅速 ,其性别比下降 ,中位年龄增大 ,受教育程度不高 ,且存在着悬殊的地区差异。如何化解劳动适龄人口的巨大压力 ,改善就业状况 ,将是中国在今后一段很长时期内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